化解矛盾琐事,他们有“真功夫”
近日,新蒲新区居民张大姐又一次踏入新蒲公安分局新蒲派出所的大门。与一年多前不同的是,这次她的手里攥着锦旗。“这里比娘家还能说理,民警比亲人还操心。”
“初次出警时的场景我现在还记得。”在社区民警周飞的介绍中,时针拨回2024年春天。当时他接到报警来到张大姐家中看到:厨房里案板还残留着菜渍的菜刀,门后抽泣的10岁女孩,还有在争吵声中僵持的夫妻俩。“先喝杯热茶缓缓。”周飞没有急于劝架,而是拉起了家常。三个小时的倾谈,揭开了矛盾的症结:丈夫长期加班疏于陪伴,抱怨妻子工资贴补娘家,琐事日积月累终成导火索。
此后,周飞便成了张大姐家里的“常客”:陪她丈夫跑工地协调排班表,甚至自费给孩子添置学习用品。后来还有一次,当夫妻俩因辅导小孩作业再次爆发争执时,派出所联动妇联、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调解团深夜上门。
在新蒲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所长姚波摊开的《矛盾纠纷排查台账》,辖区内所有矛盾纠纷都分门别类,需要化解的三级矛盾纠纷标注得清清楚楚。“2022年,家庭纠纷重复报警率45%,如今降到了12%。”他指着台账上的数据变化说,“关键是把‘灭火’变成‘防火’。”
在新蒲派出所辖区内,每个小区都设有“警民联系牌”,群众产生矛盾纠纷随时可拨打民警电话;社区微信群里,居民们习惯与包片民警拉“家常”。2025年以来,派出所通过“脚板走访+指尖沟通”,累计排查家庭纠纷187起,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对32起高风险纠纷实行精准干预。
新蒲派出所摸索出“1+3+N”调解法,整合司法、街道、律师三支专业队伍,末端N个触角延伸至社区网格员、心理咨询师、老党员等社会综治力量。正是有了这个体系,张大姐的婚姻危机才得到了系统性“诊疗”,其丈夫才会真心实意的对着张大姐说出那句“这些年亏欠你太多......”
针对疑难杂症,派出所用活“三级联调”法宝:网格员用“拉家常”化解鸡毛蒜皮,警民联调小组处理复杂纠纷,多部门联席会诊重大矛盾。2025年以来,这套组合拳化解了57起家庭纠纷,调解成功率超过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