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安江如何“文旅深融”?
关于推进洛安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近年来,新蒲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紧盯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三大关键,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化,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全力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优势,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洛安江流域是新蒲新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对于新蒲新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对此作一些思考。

洛安江流域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洛安江流经区域文风兴盛、人文荟萃。其中,尤以新舟镇沙滩村最为明显,素有“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的美誉。《遵义新志》载:“郑莫黎三家,互为婚姻,衡宇相望,流风余韵,沾溉百年。”从清乾隆年间至清末,沙滩村先后走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一大批文人学者,著述达221种,形成远近闻名的“沙滩文化”,成为遵义、贵州乃至全国的一张文化名片。目前,沙滩村有黎庶昌故居等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
洛安江流域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5年1月,红一军团(包括少共国际师)和红九军团过境洛安江,驻三渡关、虾子场、骊龙坝、火烧舟等地,前后两期“红军遵湄绥游击队”在其流域内活动长达两年零十个月,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流域内有40余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
洛安江流域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杨、何、候、黎、王、夏、刘等姓氏先民世居于此,在日常生活与劳作中,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如以长衫马褂为常服,架木为阁、联竹为壁建房,有展言子、谚语、坛子话、歇后语等方言独特的地域文化,节庆、建筑、古桥和龙灯、花灯、狮舞等地方文化符号世代相传。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旅游产业化的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双向赋能渐成新趋势,洛安江流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越加凸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前景极为广阔。

洛安江具有丰富的文旅融合经验。新蒲新区有4A级景区云门囤、中国辣椒城、“三谷一园一基地”,以及十里荷塘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围绕“魅力新蒲·无限可能”,成功评定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2个。洛安江流域拥有翰林山居、天池河、伴山风韵,天景苑、荷塘悦食,山野纪、云洛沙滩里等特色客栈(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40余家,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齐全,配套服务到位,积极举办了沙滩文化节、糍粑节、丰收节、美食文化节和体育赛事、演唱会、会展等文商旅活动40余场次。

洛安江推动文旅融合成效初显。新蒲新区在丰富打造沙滩酒旅、锄经堂文旅融合项目基础上,积极申报3A贤酒文化产业园,开展评选洛安江十大美食、美景、优品和“筑梦健康·酷跑遵义”活动,以及洛安江“乡愁文化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收获了“世界辣椒之都”“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全国辣椒十强县”等荣誉。新蒲新区还积极筹办“辣博会”,帮助辣椒产业宣传推广和发展。洛安江流域的美食独具特色,有新舟甜酸羊肉、禹门卤鸭、槐安伊拉兔、杠子面、麸醋、茅坡酸饺子、虾子羊肉粉等。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聊一聊你的建议和想法)